今晚報訊(記者劉波)日常身體出現不適,不少人會選擇服用中藥治理。天津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藥師董駿銘介紹煎中藥、服中藥的科學方法。
煎藥方法
煎中藥前,藥材不用清洗,避免丟失有效藥物成分,導致藥效降低。煎煮容器不宜用鐵鍋,多主張使用陶瓷、瓦罐以確保中藥的療效。煎煮用水宜選用沸騰過后冷卻下來的涼開水。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,不要中間數次加水,更不能把藥煎干了再加水重煎。煎藥前先用涼水浸泡半小時,保證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。一般先用武火,煎沸后再用文火,保持沸騰,避免藥液外溢及過快熬干。有些具有揮發成分的藥物,煎煮時要蓋好蓋子,避免有效成分揮發至空氣中,影響藥效。而對于重量輕、體積大的藥材,最好開蓋煎煮,并需要不時攪拌,防止外溢。
服藥時段
補益藥宜飯前服,以利吸收;補陰藥宜晚上一次服,可提高療效。危急重癥用藥應及時給藥,將所需藥量酌情分次給予。解表藥應及時給予,如病情許可,發汗解表藥于中午以前陽分時間給予,有助藥力驅邪除病的好處。鎮靜安眠藥在睡前1至2個小時給予。潤腸通便藥宜空腹或半空腹服,以利清除腸胃積滯。咽喉疾患藥不拘時多次頻服,緩緩咽下,使藥液與病變部位充分接觸,迅速奏效。祛痰藥飯前服,使藥物刺激胃黏膜,間接促使支氣管分泌增加,從而稀釋痰液,便于排痰。健胃藥,用于開胃藥宜飯前服,用于消食導滯藥宜飯后服。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后服,以緩和對胃黏膜的刺激。
服藥方法
解毒藥、止吐藥、清熱藥,均宜冷服,以免引起刺激。平和的藥,補益的藥均宜在35℃左右溫服。凡傷風感冒、解表驅寒的藥,應趁熱大口服下,以達到發汗的目的。通血脈的藥也應如此。藥性強烈的小劑量湯藥,應一次服完。中藥盡量不要過夜服用或存放過久服用。其間,凡屬生冷、油膩、腥臭等不易消化,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,都應忌口。也不要在中藥中加糖。另外,在服用中藥時,最好不要喝飲料,因為飲料中的添加劑、防腐劑等成分也會影響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而降低藥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