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數據顯示,從2015年到2020年,全國消協組織受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,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。其中,虛假宣傳、非法行醫是涉訴醫美機構的兩大突出問題。本市唯辯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世禎提醒,做醫美手術前,除了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,充分了解手術風險外,還應該知曉一些法律知識,一旦發生糾紛,能夠做到知己知彼。
簽訂合同須謹慎
目前,醫療美容市場還不完全成熟,價格比較混亂,虛假廣告宣傳現象突出,所以消費者應在充分了解多家美容機構實力、設備條件、價格等方面后再做決定。簽訂合同意味著合同法律關系的產生,應當特別留心檢查簽訂合同時潛在的法律風險。消費者在簽訂醫美相關手術的合約前,務必就“相關責任的歸屬”及“解除或終止合約的事由及方式”等內容詳細閱讀,并確實完全理解,才能避免日后雙方因對于內容的解釋不同而產生糾紛。
就醫資料要留存
在接受醫療美容手術前,除了留意醫美機構的招牌,更要注意醫師是否接受過完整的外科及整形外科訓練,合格的醫師會主動出示證明其專業資格的相關文件。另外,任何醫美整形手術都要進行符合醫學攝影要求的局部照相,一是作為院方資料保存,以便對比手術前后的效果,供科學研究用;二是作為法律資料保存,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可作為證據出示。當消費者決定進行醫美手術后,一定要留下每次就醫的資料,例如收據、掛號單、書面就醫記錄等,這是萬一發生糾紛時維護個人權益的基本證明。
傷害鑒定不可少
當醫療美容糾紛發生后,消費者首先應盡快去醫療機構做傷害鑒定。其意義在于分清責任,確定傷害行為是否為侵權人行為所致;明確受害人的損傷程度,對于合理確定賠償數額和以后的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。針對糾紛,消費者可以向衛生主管部門投訴,相關部門會根據糾紛的性質進行調查、取證,并組織醫療事故專業委員會鑒定,出具的鑒定結果是有法律效應的。即使訴諸法庭,也要經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法醫鑒定。根據權威部門出具的鑒定結果,法院會依法公正判決。根據相關規定,解決醫療美容糾紛的途徑有:一是醫患雙方協商解決,二是當事人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,三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。
本報記者 狄慧